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會不會搶奪人類的飯碗?如果工廠都用上了機器人,那以后工人的出路在哪里?“機器換人”在給企業轉型升級帶來積極效應的同時,也在社會上引來諸多爭議。
對機器人的恐慌由來已久。早在上世紀60年代,工業機器人就誕生在美國。當時美國失業率較高,由于擔心失業帶來的經濟影響和社會動蕩,美國政府并沒有支持機器人企業的發展。在美國發展受限的工業機器人技術,反而給勞動力短缺的日本帶來了福音,很快進入實用階段。
在此后的數十年時間里,工業機器人被大量用于各類汽車生產線、3C產業(即電腦、通信和消費性電子產品)、機械加工等各領域。在大量重復性、繁重、有毒有害、危險性作業等方面,工業機器人展現出人力無可比擬的效率優勢。
特別是,當前我國人口紅利期宣告結束,老齡化推動人力成本上升,機器取代人工將是大勢所趨。
《中國制造2025》站在歷史的新高度,將“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”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。2023年初工信部發布《“機器人+”應用行動實施方案》,明確表示在制造業領域,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,打造工業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。企業也越來越重視智能制造在發展中的意義,在很多地區開展規模龐大的“機器換人”行動。
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,這個口號雖然通俗易懂,有助于企業理解、推動智能制造的落地,但是,一些企業過多地強調了設備、技術層面的價值,只是簡單地購買大量高端機床、工業機器人以及先進的計算機軟件系統,忽視了人在企業中的價值。如果工業機器人始終只是作為輔助工具,卻沒有真正跨越現有生產局限,開拓出新的獨立生產領域,產生新知識、新技術,那么“機器換人”帶來的影響是短暫的。
“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能夠通過提升效率、產品質量等途徑促進產業升級。但產業升級最重要的一個特征——技術進步,卻不是工業機器人力所能及的,必須依靠企業自身的研發投入來完成?!遍L期鉆研該領域的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博士蔡震坤談到。
他們認為,機器換人只是智能制造的一個外在特征,不應該成為實施智能制造的焦點。“換人”不是目的,機器幫人才是未來發展方向。
從歷史經驗來看,機械化、電氣化、信息化,以及將來的智能化,無一不是一個釋放人的勞動價值,幫助人向更高價值轉移的過程?!肮I機器人可以替代越來越多的體力勞動,將人類逐漸從重復、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,從事更多有價值、創造性的工作。”新松機器人汽車行業高級總監程虎豐說。
某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高管徐如強(化名)表示:“機器人的應用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,主要體現在就業結構的變化、勞動力需求的調整以及勞動者技能要求的提升等方面。一般來說,那些工作內容相對單一、重復,且對技能要求不高的行業更容易受到影響。例如,簡單的數據處理、數據錄入、客服服務、運輸和物流等領域的工作,通??梢酝ㄟ^預設的程序和算法來實現自動化,更容易受到機器人的沖擊。但在許多高度創造性、靈活性、人際交往的領域,人仍然具有獨特的優勢?!?/div>
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不可避免會替代傳統勞動力,也會創造出新的崗位,這是專業人士普遍達成的共識。一方面,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范圍的擴大,對機器人技師、機器人研發工程師等高級技術工人的需求日益增長。另一方面,隨著技術的發展,許多新興行業會誕生,為人們開辟一片嶄新的職業領域。
聲明: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,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清智科技官網(www.dttwdsm.com)聯系,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。